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与长期系统工程,目标是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领域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而扎根乡村的基层公共农家书屋作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7月23日,西安理工大学“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乡村文化调研组顺利抵达略阳,开始了她们的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有什么收获吧!
一、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前期准备阶段,实践队员们首先通过中国知网、超星等多个平台查阅梳理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乡村图书室的现状及问题浅析》等几十篇相关文献,从而确定了项目主题及调研思路。明确分工后,实践队进行了多次会议商讨,各队员确定了调查问卷及采访问题、规划实践行程及活动路线、采购物资、创建服务队公众号和抖音号、联系接洽政府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多方位了解认识了略阳,也为后续实践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了前期保障。
二、深入一线、采访调研
西安理工大学乡村文化调研组自抵达略阳,先后采访了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图书馆馆长、乡村振兴局综合协调部长、文广旅局副局长、白雀寺镇党委书记、何家坪村村支书等16位相关负责人及干部,了解到政府在文化振兴方面较为重视,政策及设施基本完善,但可用资金不足。队员们也对白雀寺镇、乐素河镇等各村村民进行了走访调研,发现由于略阳地形复杂、山大沟深,住户分散、经济较落后、群众知识水平较低等原因,书屋建设难以持续推进。当地村干部表示,会进一步加强书屋的资源管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结合起来,为略阳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需求服务平台。
?
三、书屋进乡村,书香满田野
实践队先后在白雀寺镇八一中心小学和白雀寺村外的凉亭中举办了两场“书屋进乡村,书香满田野”读书分享会。24日晚,村民们由长及幼均欣然参加。会中,四位队员分别分享了《习 近 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平凡的世界》《习 近 平 谈治国理政》《白鹿原》等四本书,孩子们认真聆听、村民们颔首道是。25日清晨,队员们在中心小学内针对小学生举办了第二场读书分享会。孩子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了诵读游戏,与队员们共品了一段佳文。分享之余,队员们通过明信片将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学生们的祝福和勉励带给了孩子们,孩子们纷纷表示,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读书分享会就这样在掌声和不舍中圆满落幕了。
@
四、美化书屋、增添氛围
实践队员们经过采访县、镇、村三级干部并深入多个村子进行一线走访调研后,考察了何家坪村的农家书屋,发现村民们除地理、思想观念等因素外,还因书屋图书更新慢、分类混乱、有声图书数量少、内部环境较差、结构单一美感不足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阅读兴趣。针对上述问题,实践队向村委会给出了相关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议,并对书屋进行了分类美化等一系列优化改造。改造后的书屋,实用性明显提升,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光线更加充足,书籍查找更加方便,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氛围。相信改造后的书屋,可以吸引更多村民来进行阅读和学习,帮助乡亲们提高文化素养,增加技能知识,从点到面,逐步推进文化振兴向前迈步 。
五、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
磨炼是青年最好的“成人礼”,实践是青年最好的“蹲苗田”。 实践队员们坚信,她们是时代的后浪,也是奋勇当先的前浪。她们不远千里深入略阳,进行走访调查、采访撰稿、剪辑视频……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这个平凡的暑期因她们的努力而变得深刻。她们说:“我们得到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而且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精神。我们不会屈服于振兴略阳文化的重重困难,而要践行“祖国 荣誉 责任”的校训、践行“三实”精神,坚持奋斗,为祖国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六、取得的成果
乡村文化调研组的实践队员们在多个村镇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已收集整理调查问卷近千份;采访相关负责人及干部共十六人;举办读书分享会两场;申请并运营了“略阳农家书屋调研队”的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持续发布更新推文和实践视频,获得了大量粉丝点赞;广泛投稿,受到了CCTV央视商业、陕西在线、西理青年等各级媒体的关注,通过推文和视频宣传三十余次,提升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文化振兴、让更多目光聚焦在农家书屋优化问题上,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乡村书屋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仅代表着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实践队员们在活动中拓展了“乡村书屋+”的理念,结合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和村民业余爱好发展书屋、突破山区地形因素难题,探索服务式多元化书屋平台,为略阳农家书屋、乡村教育、文化发展及文明建设提供建议与振兴服务;为陕西省建立具有本省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链与文化振兴道路提供具有典型性和可推广性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新型乡村的文化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科学发展方向与路径。
|